查看原文
其他

春运简史丨工人日报独家影像档案

工人日报摄影部 工家视界 2021-05-02

1953年1月,山西太原南站。李宝林(图左二)是太原南站的四位女运转车车长之一。图为列车出站时,李宝林查看车站情形。 赵本甲  摄(这是工人日报最早的和春运相关的照片,那个时候“春运”的概念尚未成型。)


春运一直都有,但它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《人民日报》。它以春节为中心,共40天左右,每年从腊月十五持续到次年正月廿五。

多少年来,我们对春运的记忆都是长长的队伍,大大的包袱。曾几何时,那火车汽笛的回响,是春节最美好的前奏。

1月21日,又到一年春运时。


1958年,北京。铁路员工们为乘客提供各种方便。旅客们的行李包裹可以给送到家。杜治 摄


1963年1月,武汉铁路局客运段,女车长骆琴明和乘务组的工作人员在研究工作,处理旅客的意见。吴洛夫  摄



1965年2月,北京站的工作人员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,为旅客服务。蔡壮田  摄


1979年1月,北京丰台机务段,毛泽东号司机班工人发车前讨论安全运行措施。蔡壮田  摄


1980年2月,东方红十三号客轮服务员抽出时间为旅客照相,很受旅客欢迎。王光禄  摄


从1954年起我国就有了“春运”的记录,只是客流很少。现在我们所说的春运,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,人员流动限制放宽,不少人开始选择外出打工、经商、求学。

他们在春节前集中返乡,民工流、探亲流、学生流构成了每年春运的三大主力军。




▲1987年12月广州火车站因农民工激增而使大量旅客滞留。于文国 摄



▲1987年春运,北京,等车的返乡农民工。  许之丰 摄



在春运大潮中,火车承载着我们太多的渴望。

不少春运记忆定格在了我们脑海中,闷罐车、票贩子、行李箱 、彻夜等候的抢票队伍、超载的车辆、人头攒动的火车站、摇晃的车厢……

在90年代的“民工潮”中,这种渴望最深。




▲1993年春运,全国农民工输出地四大源头之一的阜阳,大年初三就有大量打工者准备乘火车外出打工。 于文国 摄



▲年未过完,大量民工就准备乘坐火车外出打工。于文国 摄



▲阜阳火车站,工作人员维持秩序。 于文国 摄



▲超载的车厢。于文国 摄



▲在闷罐车前排队的乘客。于文国 摄



▲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“民工潮”巅峰期,春运期间开行闷罐车,一般根据铁路调度插空行驶。于文国 摄



▲2000年春运,已经挤不上车的乘客央求工作人员别赶他走。杨登峰 摄



▲2000年春运,一位执勤战士奋力维护秩序。杨登峰 摄



数十年间,铁路的发展其实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,以前的闷罐车、绿皮车,到现在的动车、高铁, 我们的返乡之路越来越舒适、温馨。




▲2007年春运,在京农民工乘坐专列回家。许之丰 摄



▲2008年1月23日,北京西站, 临时售票亭前排队买票的旅客。当天,2008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。杨登峰 摄



▲2009年春运,西安,工会助农民工平安返乡。杨登峰 摄



▲2011年春运,北京西站,临时售票窗外买票的旅客。杨登峰 摄



▲2013年,高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,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。杨登峰 摄


2017年1月10日,北京西站检票口,来自安徽省马鞍山市的贾宏俊扛着一张全家福经过检票口。王伟伟 摄



2017年1月13日上午8时30分,北京西站始发的G183次列车即将发出,列车提前半小时就开始摆放花束,迎接第一批春运乘客。吴凡 摄


2018年1月31日下午,在高铁无锡火车东站候车室,一名乘客小心翼翼地吹干刚刚免费领到的“福”字,准备乘高铁回老家。当日,该站开展义务写春联、音乐秀、互动游戏等活动,迎接2018年春运到来。 杨登峰 摄


▲ 2019年1月21日凌晨,在北京地区首趟增开的普速列车K4051次列车上,李启祥在车厢送女儿和父母亲回山东老家过年。当日,2019春运大幕开启,到3月1日结束,共40天。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.9亿人次,比上年春运增长0.6%。王伟伟 摄


▲2019年1月21日,春运首日,无锡火车站工作人员为旅客讲解如何快速自动检票进站。 杨登峰 摄


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我们对回家的渴望从未改变。”

感谢工人日报社摄影部所有为拍摄、整理这些照片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!


征稿链接:新春特约@开门时刻短视频征稿丨工人日报摄影部特别策划


| 编辑 吴凡

工人日报摄影部微信号    第102次推送



点击以下 “关键词” 查看更多往期内容

新春特约@开门时刻短视频征稿丨工人日报摄影部特别策划

工人日报2018年度图片精选

生于1979丨工人日报摄影记者杨登峰的2018

夜27

“珍惜职业的最后时光”丨工人日报摄影记者许之丰的2018

26个拍摄的理由丨工人日报摄影记者吴凡的2018

新闻之外的生活 | 工人日报摄影记者王伟伟的2018

“我们在现场”丨2018年记者节特辑

垃圾场中我是歌手,外卖路上演员诞生丨北京打工者走上梦想舞台

拳击美少女梦想成为世界拳王丨上演中国版《摔跤吧,爸爸!》

98抗洪20周年丨70张独家历史照片,看完泪奔!

北京奥运回首 | 十年之后,油和米还能否再找一个拥抱的理由?

打“浒”记 | 到青岛看草原,像海草在浪花里舞蹈

奋斗者的幸福时光丨60多年全国劳模疗休养图鉴

长安街上掌灯人丨华灯班守护253基华灯60年

海上的日子丨103个小时、1140海里全程记录海员的真实生活

“一个平庸的博士不如一个匠士”丨“匠士”的诞生

雄安一岁啦!!!

工人日报2017年度图片精选  

不能忘却的17道背影丨工人日报摄影记者吴凡的年度回忆  

城·事·人 | 工人日报摄影记者王伟伟的2017

5台相机损毁后,他拍下这些经典丨钱江观潮20年·王芯克

打鸟、玩克朗棋、晒日光浴,建国初期的劳模这样休养,60多年后他们“玩”出了新风尚

京新高速(G7)今日全线通车 | 中国升级版“66号公路”、穿越沙漠最长公路等你来战!

三大沙漠联手来袭,他们种下亿棵梭梭树

盲人IT工程师——互联网的另类极客

守望古法宣纸丨看完这个你就知道市面上的宣纸多为假冒

“北漂”买房记

共和国的中流砥柱丨60多年来,他们的形象从未褪色

中国工人下南洋,迎娶当地白富美,有了事业有了家

工人日报两会图片精选
文件袋里看两会 | 基层代表委员的另一面

她每天花费225元,从沧州坐高铁到北京跨省上班

一个国家的春运简史丨工人日报春运图片档案独家揭秘

月入过万的北京月嫂有多难——“阿姨大学”探秘

百年京张小站行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